你的位置:快3倍投稳赚技巧 > 新闻动态 > “现代银行之父”张公权:为国家维持一分元气,为人民留一线生机_上海_天下_分行

新闻动态
“现代银行之父”张公权:为国家维持一分元气,为人民留一线生机_上海_天下_分行
发布日期:2025-05-23 15:41    点击次数:147

清军入关时,顾炎武曾在《日知录》中提到,“保国者,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;保天下者,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。”也就是说,保卫国家存亡,是帝王将相之责,而天下兴衰,却是每个百姓都有的责任,梁启超在《饮冰室合集》中将之总结为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八字。

顾炎武画像

这八字,先要有天下情怀,以天下为己任,再将之落到实处。

何为天下情怀?

中国自古就有,从将天下大一统的秦始皇,到“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”的刘邦,甚至于小说中,《神雕侠侣》里郭靖对杨过说的“为国为民,侠之大者”,这些都是天下情怀。

何为落到实处?

1916年5月的一天,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门口挤满了人,人群直排到三条马路之外,人人争先恐后,撞门攀窗,几乎不顾生死的要冲进银行兑换现金!

展开剩余79%

究竟是什么原因,让人们如此疯狂?

这要先从一个人说起,这个人就是张嘉璈。

张嘉璈,字公权,1889年出生于江苏宝山(今属上海)的一个大家庭,虽是旧式大家族,对教育重视却也十分开通,所以张公权幼时不仅读私塾,还得以进上海江南制造局方言馆学习法文,后来进入宝山学堂,1904年考取秀才后,又考入北京高等工业学堂,半年后赴日进入东京庆应大学进修财政学,从其求学经历可以看出,张公权中西并重,这为他以后从商从政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。

张嘉璈

1909年留学回国后,曾因为梁启超关系,在北京任职,1914年有感于官场黑暗,弃官从商,回到上海后就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。

说起中国银行,前身可以追溯到户部银行,1908年改户部银行为大清银行。1911年辛亥革命,大清银行又改组为中国银行,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一起作为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。

张公权回沪第二年,即在上海金融界打开关系,发起各行经理参与的周五聚会,加大了银行业的内部联系,为日后的“京钞挤兑”的解决提供了帮助。

1916年,袁世凯为对付南方革命军,袁世凯命令中国银行及交通银行垫付巨额资金来扩大军备,大量垫款导致钞票发行过多,引起银行信誉动摇。

当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货币量,就会引起通货膨胀,进而造成破坏社会再生产、减少生产性投资、打破流通领域平衡、改变收入与财富占比等诸多影响,故而,在这种情况下,交通银行总办梁士诒提出中国、交通两行合并,集中资金为袁世凯服务时,本就民心不稳,大量的钞票持有者开始要求兑现,北洋政府眼看库存危急,于1916年5月10日由国务院发布电令要求中国银行、交通银行禁止兑现,现款封存,禁止人民拒收纸币。

5月11日清晨,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接到总行转来停兑令,若执行此命令,则中国银行自此信誉扫地,中国金融机构将被外商银行管控,副经理张公权说服经理宋汉章,要抗拒北京命令,照常兑现,但是面临着一个问题,如果他们二人被免职,则抗命之举毫无意义,于是由宋汉章去拜访法官,决定用诉讼,也就是通过股东控告的方式,可以使北京政府不能逮捕现任经理、副经理,也就是宋汉章和张公权,同时,张公权利用人脉关系,联络南三行等同行,外滩的外国银行一起,共同应对百姓兑换。

5月13日,上海报纸刊登声明:中国银行延长办公时间,下午照常开门兑现。张公权曾在日记记载当时局面“余自寓所到行(汉口路三号),距址三条马路,人已挤满,勉强挤到门口,则挤兑者争先恐后,撞门攀窗,几乎不顾生死。”

由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毫无条件的给予兑现,上海市民发现并没有紧急兑现的必要,及到了19日,兑换风波便已停息。自此,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声誉陡然提高,存款额大幅提高。

5月15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股东联合会在电报中阐述抗命理由时说:“此次中央院令,停止中、交两行兑现付存,无异宣告政府破产,银行倒闭,直接间接宰割天下同胞,丧尽国家元气,自此之后,财政信用一劫不复。沪上中国银行由股东决议,通知经理照旧兑钞付存,不能遵照院令办理,千万合力主持,饬中行遵办,为国家维持一分元气,为人民留一线生机,幸甚。”

好一个为国家维持一分元气,为人民留一线生机,这就是天下情怀,为了这份情怀,张公权不惜冒着各种危险,保住中国金融的自主权。如果张公权选择明哲保身,选择逃避这个可以不承担的责任,那国家的经济将会遭受怎样的重创?

高晓松提到过名校生要胸怀天下,改造国家,什么样的人算是这样?

张公权即是,他以年轻人的胸怀,丰富的知识,合理的谋划,救国家于危难,这才叫胸怀天下、改造国家。

他即是将情怀落到实处,用行为诠释了什么叫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找师 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快3倍投稳赚技巧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